澳門首顆衛星明年發射!快來幫它取一個好名字...
澳門人一直很喜歡太空
還記得中國神十航天員王亞平到訪澳門時
“航天熱”和“亞平Style”頓時席捲澳門!
(點擊下方圖片了解當時盛況)
剛剛傳來一個好消息
澳門要發射屬於自己的首顆科學衛星啦!
澳門首顆科學衛星
2020年發射!
今天上午10時,澳門首顆科學衛星項目發佈會暨徵名活動啟動儀式在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大樓禮堂舉行。
該項目由澳門特區政府、澳門中聯辦和國家航天局聯合主辦,由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得到澳門基金會和中國航天基金會的大力支持。
是次衛星項目由澳科大與國內外多家機構聯合開展研製及相關科學研究。澳科大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可可擔任首席科學家。
科大校長劉良介紹,今年底完成衛星樣機的製造並開展測試;2020年擇機發射;之後將圍繞衛星數據開展持續的科學分析研究工作。
與此同時,項目團隊將利用此科學平台,向澳門青少年開展一系列的科學普及工作。讓項目團隊科學家走進澳門中小學校園,為廣大青少年開展各類科普講座、培訓、觀測輔導等。並將組織跨地區的科學體驗營、遊學活動等。
特區政府代表、社文司長譚俊榮感謝中央政府和國家航天局關心和全力支持澳門,祝賀澳門首顆科學衛星項目落戶澳科大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澳門中聯辦秘書長王新東指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提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定位,強調要推動澳門融入國家創新體系,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化創新平台,這為澳門科技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田玉龍在致辭時表示,澳門科學衛星是“一國兩制”優勢在澳門的又一次生動實踐。衛星研製將充分發揮澳門科技界在基礎研究、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體制機制等方面優勢和特色。
還有一個好消息
那就是這顆衛星名字由
你定哦!
為了讓大眾分享澳門科學發展的喜悅,提升社會各界對澳門科學發展的關注,現特舉辦“澳門首顆科學衛星徵名活動”,誠邀大家親自為澳門首顆科學衛星命名。
參與對象
凡澳門居民、澳門在讀學生、在澳門工作的外地僱員均可參加,每人限參加一次。
參與者需年滿6周歲或以上。
參與方式
參與者須通過活動官方網站參與應徵,每個證件號碼只可提交一個名稱。
參與者須為本次“澳門首顆科學衛星”建議一個具良好寓意及創意的中文名字或英文名字,同時須附上一百五十字以下(包括標點)的創意說明,解釋建議名字的意義。
參與者必須提交“姓名、證件號碼、電話、電郵、應徵名稱、創意說明”等相關資料,證件類別包括:澳門居民身份證、澳門在讀學生學生證、
澳門外地僱員身份識別證等。務必填寫真實有效的身份及聯繫信息,將作為唯一領獎憑證。
獎項設置
獎項評選以及公佈
“一等獎”、“二等獎”及“三等獎”由活動評審委員會進行評定,選出獲獎作品。
是次活動的所有合資格參與者,均有機會參加抽獎,活動主辦方將以電腦隨機方式抽出“參與獎”。
各獎項不兼中兼得。
活動主辦方將通過官方網站及相關媒體對獲獎名單進行公佈。
獲獎者需於指定時間及地點領獎,逾期作廢。
如獲獎者未滿18周歲,須由監護人陪同領獎。
備註:獎項“一等獎”、“二等獎”及“三等獎”之獎品“雙人衛星發射科普之旅”之參加者需符合活動主辦方及衛星發射相關機構的要求。
參與須知
參與者應徵作品必須為原創名稱。參與者對其作品的原創性負責。不得侵犯他人合法的知識產權,不得與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權利相衝突。參與者沒有在任何地方以任何形式發表該名稱,亦沒有許可任何人(包括法人、其他組織和自然人)在任何地方以任何形式發表或者使用該名稱。應徵名稱不得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法律規定,不得含有任何涉嫌國別歧視、民族歧視、種族歧視、宗教歧視或者其他有悖於社會道德風尚和良好風俗或者有其他不良影響的內容。
若提交作品名稱出現重複,即不同參加者提交同一應徵名稱,則按活動官方網站系統收到的參加應徵時間為準,按先到先取原則
參與者對其提交的應徵名稱及其他所有相關文件的真實性負責。如果發現有任何不屬實情況或違反本條(1)-(3)款的情況,則活動主辦方有權取消該參與者的應徵資格。情節嚴重者,活動主辦方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參與者確認應徵名稱是受活動主辦方委託而創作的。一經採用,著作權、修改權和使用權均歸活動主辦方所有。
具體情況和如何提交作品可點擊
https://www.msp2019.org/tc/
延伸閱讀
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澳門科技大學)
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實驗室)由國家科技部批准,於2018年10月8日正式掛牌成立,是天文與行星科學領域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的成立是國家大力發展深空探測,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提升澳門科技水平的重要舉措。實驗室前身為“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
澳門科技大學於2005年開始參與“嫦娥探月工程”數據分析和研究工作,於2011年底成立了太空科學研究所;2014年4月,中國科學院正式批准在澳門科技大學成立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同年11月19日,夥伴重點實驗室正式掛牌成立,中國科學院白春禮院長親自蒞臨澳門主持揭牌儀式。
實驗室現有40位專家學者,包括講座教授、教授、特聘教授、特聘顧問、副教授、特聘副教授、助理教授等, 研究團隊逾90人。專家學者均來自於國內外知名的教研機構,具有豐富的研究經驗和國際視野,組成了一支多學科結合、結構合理、實力雄厚的研究隊伍。實驗室主任由張可可講座教授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歐陽自遠院士擔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由中国科学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潘永信院士擔任。
實驗室總體目標: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行星科學研究中心,打造國際間行星科學高水準學術交流合作中心;參與國家深空探測重大項目,提供所需的科學支撐;培養國家所需的行星科學高質量人才,建成一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研究團隊。
實驗室研究主要涉及行星物理學、行星地質學和行星化學等學科,研究方向包括:行星內部結構、行星內部動力學、行星表面物理、行星地形地貌、行星磁場與重力場物理、行星隕石化學和行星形成與演化。主要研究內容:圍繞月球、火星、近地小天體和氣態巨行星,利用數值模擬、數據分析、高分辨率觀測、實驗研究等各種手段開展行星內部結構和重力場、行星內部流體與磁流體動力學、行星表面撞擊坑、行星地形地貌比較研究、行星表面物質特性統計研究、行星大氣動力學、行星際空間等離子體、採樣/隕石分析等研究。
實驗室在國家大力發展深空探測的戰略指引下,已開展了多項月球與行星科學的基礎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2012年,實驗室研究項目「嫦娥探月數據的分析與研究」獲得了澳門科學技術獎中的自然科學獎三等獎。2016年6月,實驗室研究項目「嫦娥工程多波段探月資料的科學發現」獲得了澳門科學技術獎中的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來源:澳門日報、澳科大、活動官網等
TIPS
聽說微信又改版啦!
為了能及時收到微觀澳門
發的最新澳門本地消息
和不定期福利
大家記得給“微觀澳門”標上星標哦~
操作非常簡單!
只要給我“標星”就可以了
安卓版的則是“設為置頂”哦
在看的你真“好看”